水母的一生是怎么度過?赤潮是如何去除?“吃”塑料的海洋微生物是不是三頭六臂?神奇的海洋生物世界又有怎樣的精彩?5月22日,1000余名青島市民在被譽為海洋科研“國家隊”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享用到了一道道精美的海洋科技“盛宴”。
科研人員講解海洋數據可視化演示系統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
這是一場主題為“百年復興路,科學正當時”的公眾科學日活動。該活動讓高端的海洋科技走近生活,向公眾充分展示了海洋科技創(chuàng)新最新成果及動態(tài);普及海洋科學知識,讓公眾零距離體驗海洋科學魅力;在青少年心中埋下海洋科學的種子,增進對海洋的了解與興趣。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精彩紛呈。亞洲館藏規(guī)模最大的中科院海洋生物標本館、海洋數據可視化演示系統、深??瓶家曨l等,逐一展示并滾動式講解。充滿魅力的海洋科技世界,引起了市民尤其是孩子們的濃厚興趣。
公眾參觀海洋生物標本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
在中科院海洋生物標本館,公眾看到了童魚、盲鼬鳚、生發(fā)石、硨磲等珍貴標本,更見到了采自西太平洋深海的紅珊瑚、黑珊瑚、小飛象、偕老同穴海綿等深海物種。
在海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中心,科研人員正在講解海洋科考知識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
在海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中心展廳,公眾觀看了海洋數據可視化演示系統,更看到了那些美輪美奐的深??瓶家曨l,公眾們無不驚嘆于科技手段的進步,震驚于幽幽深海中的生物竟如此多彩、各異而美麗,沉醉于大自然巧奪天工的天然呈現。
學生動手開展赤潮去除模擬實驗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
在海洋科學實驗的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公眾在顯微鏡下觀看了“吃”塑料的海洋微生物,學習了藻華知識,進行了赤潮去除模擬實驗,了解了海洋腐蝕的電化學原理、開展海洋腐蝕防護的重要性并實踐了海洋腐蝕防護實驗。科研人員通過實驗展示解讀科學原理,傳遞科學知識。
李新正研究員帶來科普講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
本次科學日還準備了精彩的科學公開課,中國科協海洋生物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科普達人“長臂蝦叔叔”李新正研究員在海信科學探索中心給大家?guī)砹艘粓觥逗Q竽切┦聝骸哌M神奇的海洋生物世界》的科普講座,引得青少年學生一陣陣嘖嘖稱奇,現場踴躍互動。
學生在科研人員指導下進行腐蝕防護實驗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
同時備受公眾歡迎的還有中科院海洋所所史展廳、中科院實驗海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海洋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重點實驗室等。
本次公眾科學日活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嗶哩嗶哩平臺全程直播。直播中,公眾跟隨兩位主持人在線云游海洋所,體驗“藍色”魅力,并與科研人員一起通過科學實驗“探秘海洋”,進行了生動有趣的海洋科普知識問答,開啟了一場“奇妙海洋探秘之旅”。
公眾參觀海洋立體觀測網絡沙盤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供圖)
要想使科技創(chuàng)新能夠真正的取得成功,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和支持至關重要。公眾科學日是由中國科學院舉辦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動。按照中國科學院2021年全國科技活動周要求,作為全國、山東省、青島市科普教育基地,中科院海洋所充分發(fā)揮海洋科普資源優(yōu)勢,積極參與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讓社會公眾了解海洋科技進展,體驗海洋科學魅力,激發(fā)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對海洋科學的熱愛和對科技創(chuàng)新的熱情,用實際行動詮釋“讓科學走進公眾,讓公眾愛上科學”。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