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考察】從“長城”到“秦嶺” 我國在南極的第五個科考站建成 武大專家極地見證秦嶺站開站
2月6日拍攝的中國南極秦嶺站。
新華社發(fā)(張體軍 攝)
我國在南極建立的五個科考站。
張保軍副教授正在執(zhí)行南極科考任務。
2月7日,中國南極秦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這是繼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之后,我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五個科考站。
“武漢大學有4名師生正參加中國第40次南極科考,其中張保軍副教授就在南極秦嶺站?!蔽錆h大學教授、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松濤告訴記者,中國南極科考40年,武大人從未缺席,見證了中國極地科考事業(yè)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
填補了我國在南極西南扇區(qū)建站的空白
在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艾松濤教授打開“PolarGo雙龍?zhí)綐O”時空信息平臺,很快找到中國在南極建立的五個科考站?!癙olarGo雙龍?zhí)綐O”是武漢大學自主研發(fā)、安全可控的科考重器。
此時,艾松濤想起了他的導師鄂棟臣教授的言傳身教,鄂棟臣有“極地測繪之父”的美稱。1984年,鄂棟臣參加了中國首次南極考察,他是全國唯一一位同時參加過中國南北兩極三站建站工程和首次北冰洋考察的科學工作者。中國第一幅南極地圖——長城站地形圖便是由鄂棟臣繪制,中國第一個南極地名——長城灣也是由鄂棟臣命名。此外,鄂棟臣還主持命名了350多條中國南極地名,可以說,填補了南極無中國命名地名的空白。
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主任張小紅教授去過兩次南極,他告訴記者,南北兩極已經(jīng)是影響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關(guān)乎人類命運的重要區(qū)域,并且已經(jīng)變成了大國之間博弈競爭的高點,也是各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窗口。所以極地涉及的不僅僅是科學研究,它還涉及戰(zhàn)略、經(jīng)濟、科技、環(huán)境、航道、資源等很多方面。
“中國南極秦嶺站的建成,填補了我國在南極西南扇區(qū)建站的空白?!睆埿〖t說,從我們國家科考的空間布局來說,那里應該要有一個科考站。武漢大學作為中國南極測繪的“高地”,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極地測繪技術(shù)體系,還建了中國境外首個北斗監(jiān)測站和全部高緯度北斗監(jiān)測站,出版了中國首套南北極地圖集,命名了一批中國南極地名,打造了世界領(lǐng)先的極地時空信息可視化集成平臺,即“PolarGo雙龍?zhí)綐O”。
“雪龍2”號具備國際先進水平
鄂棟臣時常向?qū)W生們講述極地科考的故事。艾松濤告訴記者,1984年我國科學家首次“出征”南極,鄂棟臣教授隨隊,開啟一路向南的征程。那時沒有破冰船,僅依靠普通船只開啟步履維艱的探索。南極科考無疑是一場驚心動魄之旅,其中最危險的一段必經(jīng)之路,是有著“咆哮的40°”之稱的南半球西風帶,當時鄂教授乘坐的船只猶如狂風巨浪中的一片小樹葉,令人心驚膽戰(zhàn)。
9年后,我國從烏克蘭購買了一艘尚未完工的北冰洋運輸補給船,經(jīng)多次改造,成為我國唯一一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2002年,在武漢大學讀碩士研究生的艾松濤就是乘坐“雪龍”號參加了南極科考。艾松濤回憶,“雪龍”號穿越西風帶時,船體搖晃得很厲害,很多人暈船?!拔以诖采咸闪巳奶?,身體才慢慢恢復過來。”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極地科考事業(yè)的推進一直受到船只破冰能力的制約。直到2018年9月,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艾松濤說,“雪龍2”號安裝有減搖裝置,遭遇狂風巨浪會顯得更平穩(wěn)一些。據(jù)了解,“雪龍2”號填補了我國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lǐng)域的空白。與目前國際上新一代的極地科考破冰船相比,“雪龍2”號在極地科考破冰船中首創(chuàng)雙向破冰和下沉式龍骨設計,首次采用智能船體和智能機艙設計,具有中國特色,也具備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南極能吃到無土培植的新鮮蔬菜
武漢大學博士李航曾在2014年到2016年參加了我國第31和32次南極科學考察,在南極中山科考站不間斷駐守了近500天。2015年5月24日,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區(qū)正式進入極夜,這是李航第一次在南極越冬?!巴ㄐ拧l(fā)電或者食物保存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紕漏,對越冬隊員來說都將是一場嚴峻的生存考驗?!?/p>
一次例行站區(qū)巡視中,李航和隊友發(fā)現(xiàn)一個裝有食品的冷藏集裝箱出現(xiàn)電路故障,導致里面存放的白菜、蘿卜、土豆等蔬菜大面積腐爛。經(jīng)過一番“搶救”,原來好幾筐白菜最后被勻成了一筐,他們將比原計劃提前過上沒有穩(wěn)定的新鮮蔬菜供應的日子。
武漢商學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書記、中國烹飪大師王輝亞曾于2009年前往南極長城站,從事13個月的烹飪工作。當時該校還有3名師生分別在中山站、昆侖站擔任大廚。王輝亞告訴記者,在南極的食材大多靠雪龍?zhí)栠\來。肉是足夠的,最珍貴的是蔬菜。不過現(xiàn)在,也可以在南極無土栽培了。如今,中國南極科考站里的無土培植蔬菜基地已非常成熟,能吃上新鮮的芹菜、小白菜、青椒、西紅柿、黃瓜等多種蔬菜了。
記者汪洋 實習生劉玉婷
鏈接
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
以中華民族的祖脈秦嶺命名
新華社南極秦嶺站2月7日電(記者周圓 王立彬)2月7日,南緯74度56分,東經(jīng)163度42分,南極大陸的新地標——中國南極秦嶺站開站。秦嶺站是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將填補中國在南極羅斯海區(qū)域的考察空白。
秦嶺站以中華民族的祖脈秦嶺命名。秦嶺是中國南北分水嶺,連接東西,和合南北,孕育萬物,是綿延傳承中華歷史文化記憶的一個精神象征。新站主體造型設計理念源于鄭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導航,主體建筑面積5120平方米,為中國現(xiàn)有考察站里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筑,可容納度夏考察人員80人,越冬考察人員30人。
恩克斯堡島位于南極洲下降風最強的地區(qū)之一,已知最大風速超過每秒43米。秦嶺站采用輕質(zhì)高強的建筑技術(shù)與材料,可以抵抗零下60攝氏度的超低溫和海岸環(huán)境的強腐蝕,設計抗風能力達到每秒65米,相當于17級以上風力。
此前,中國在南極洲已建立4座考察站,即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前兩者分別位于西南極喬治王島、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后兩者位于南極內(nèi)陸冰蓋。
秦嶺站位于西南極的羅斯海恩克斯堡島。羅斯海是南極地區(qū)巖石圈、冰凍圈、生物圈、大氣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單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區(qū)域,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qū)域,也是極地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