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01年提出打造“帆船之都”的青島當時對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尚不清晰,如果說2008年承辦奧帆賽的青島更多積累的是辦賽經驗,那么后奧運時代的青島已經在突破體育本身,朝著體育、文化、旅游、產業(yè)等相結合的“大體育”目標前進,“大體育”同時也為青島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城市品牌效應。
從“小帆船”到“大帆船”
在帆船界,人們熟知的奧運會帆船項目屬于“小帆船”范疇,青島正是從小帆船做起,一步步向“帆船之都”邁進?,F今的青島,已不再滿足于做一個只有小帆船的“帆船之都”,而是向全方位的帆船賽事邁進,打造涵蓋職業(yè)帆船等“大帆船”比賽的貨真價實的“帆船之都”。克利伯環(huán)球帆船賽青島站日前結束,這一世界著名帆船賽已經是第四次光臨青島。其實,青島這幾年不只舉辦了克利伯帆船賽,從年初到年尾,只要是帆船能起航的季節(jié),都有帆船賽事陪伴。青島市體育總會主席林志偉日前對記者表示,“所有賽事都是圍繞打造‘帆船之都’這個目標,我們什么類型的帆船賽都做,沃爾沃是純職業(yè)的,國際極限帆船系列賽是國際帆聯的一個特殊賽事,我們還在申辦世界杯。另外,正在運作的郭川單人不間斷環(huán)球航海則是另一個層面的賽事。”事實上,除了這些比賽,青島每年都會舉辦青少年帆船賽以及相關的夏令營活動,還有適合市民參加的民間比賽,連續(xù)三年打造的“市長杯”青島國際帆船拉力賽也是運作比較成功的賽事。青島已成為亞洲地區(qū)引入國際帆船賽事最多的城市。
平心而論,青島不是中國最適合搞帆船的城市,因為青島地處中國北部,冬季有一段時間很難進行航海運動。所以,青島最初提出打造“帆船之都”時,很多人都認為這不過是借奧運東風進行城市宣傳,隨著奧運熱情逐漸減退,“帆船之都”的打造可能也會偃旗息鼓。但是從2001年到現在,這個優(yōu)勢并不明顯的“帆船之都”卻做了起來,其中自然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引導和堅持。“因為帆船在中國并不很受認可,所以政府的主導很重要,這個市場還需要培育;比如世界杯申辦費由政府出,然后再進行市場化運作,市場培育起來后,有了認可度后面就好做了。所以前期政府看似花費不少,但換個角度想,青島在承辦奧帆賽之后,投入這么多,如果一下扔了,其實是更大的資源浪費。”林志偉說。
從“大帆船”到“大體育”
應該說,青島在最初承辦奧帆賽時,還是純粹的體育范疇,但隨著奧運火炬的熄滅,對青島帆船資源的下一步開發(fā)肯定不能僅僅依靠帆船、依靠體育,帆船是個舶來品,它不像足球、籃球很容易就能開發(fā),而帆船賽事即便做得再好看、再花哨,關注的人畢竟有限。如何通過小小的帆船帶動大大的帆船產業(yè),再由這個大帆船產業(yè)帶動“大體育”,是青島市在培育帆船市場遇到的一個難題。
帆船在中國雖然不受關注,但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旅游卻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發(fā)展起來,這就為帆船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2008年之后,青島著眼于拓寬帆船運動的產業(yè)內涵,將帆船和游艇發(fā)展成為城市高端旅游的先行者,發(fā)展了以帆船運動普及游、游艇業(yè)和豪華游輪業(yè)旅游為代表的藍色旅游,全力拉動海上旅游產業(yè)發(fā)展。2010年,青島實現旅游總收入580億元,去年7月當月青島海上游客總量為71萬人次。海上旅游已變?yōu)榍鄭u旅游的新熱點,也成為青島海洋經濟新的產業(yè)鏈。
除了發(fā)展帆船旅游,青島還利用已經申辦的高端賽事和國際帆船周等活動發(fā)展會展經濟。以國際帆船周為例,除了帆船比賽,還設有展覽區(qū)、美食節(jié)、購物節(jié)等板塊。同時,與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節(jié)聯合,起到了很好的互補作用,這種展會效應帶動了船舶制造、航海培訓、工藝品經貿及文化創(chuàng)意等產業(yè)駛入快車道。目前,青島的本土企業(yè)已經承接了克利伯公司全球招標價值1.2億元的14艘環(huán)球遠航賽船的建造工作,標志著青島大帆船制造水平達
到國際賽事的標準。
從“大體育”到“城市品牌”
除了“大體育”帶來的直接經濟收入,帆船還為青島帶來了什么?林志偉的回答很肯定:城市品牌效應。“三年的帆船周國際帆聯高層都會前來,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也發(fā)來視頻祝賀。從世界范圍看,那么多承辦奧帆賽的城市堅持下來的很少。國際帆聯主席彼得森說‘青島了不起’,羅格稱青島在國際帆船界‘不可同日而語’。”
通過打造“帆船之都”,青島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在歐洲,帆船的普及程度和足球在中國的普及程度一樣,過去青島曾經搞過不少體育項目,但能帶來國際影響力的并不多,帆船做到了這一點。通過帆船,青島市和德國、比利時、瑞典、日本等國家的帆船協(xié)會建立了友好關系。另外,通過運作高端賽事,青島得到了寶貴的宣傳資源:“青島號”參加克利伯帆船賽,在英國、澳大利亞、巴西等17個國家和地區(qū)有1267條平面媒體報道和360分鐘電視報道,媒體價值高達1012.6萬美元;青島國際帆船周還吸引了鳳凰衛(wèi)視和馬來西亞新聞社等重要境外媒體參與報道。
正是嘗到了帆船帶來的甜頭,青島才在艱苦的“帆船之都”打造中堅持了下來,并且正在制定“帆船之都”城市品牌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同時,青島積極培育帆船人群,“帆船進校園”已經培育帆船骨干1萬余名,而“歡迎來航海”活動也完成了10萬人的培訓計劃。“帆船志愿服務家庭”的推出在國內也是首次,他們已經在幾天前完成了克利伯帆船賽的志愿任務,
從小帆船到大帆船,從大帆船到大體育,再到由此帶來的城市品牌效應,青島走出了一條后奧運時代的發(fā)展之路。國務院指出,建設好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qū),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關系到我國實施海洋發(fā)展戰(zhàn)略和完善區(qū)域發(fā)展總體戰(zhàn)略的全局。而通過帆船運動帶動青島整個城市的發(fā)展,從而促進整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qū)的發(fā)展,也是開展帆船運動的一項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