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合眾國際社網站2020年12月28日發(fā)表題為《研究顯示,海產品中軟體動物體內微塑料含量最高》的報道,全文摘編如下:
你盤子里的蛤蜊、牡蠣和扇貝可能有同一個秘密成分:微塑料。
英國赫爾大學赫爾·約克醫(y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2014年至2020年的50多項研究進行了分析,以評估全球魚類和貝類中的微塑料污染水平。
調查人員發(fā)現(xiàn),軟體動物中——比如蛤蜊、貽貝、牡蠣和扇貝——微塑料的含量最高。
在亞洲沿海收集的軟體動物受微塑料污染最嚴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這些地區(qū)受到塑料污染的情況更嚴重。
報告稱,科學家仍在試圖了解這些被微塑料污染的魚和貝類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該研究報告發(fā)表在12月出版的美國《環(huán)境狀況觀察》月刊上。報告作者埃萬耶洛斯·達諾普洛斯說:“目前沒有人完全了解微塑料對人體的全面影響,但來自其他研究的初步證據(jù)表明,微塑料確實會造成危害?!?/p>
達諾普洛斯說:“要想了解人類攝入微塑料的全面影響,關鍵的一步是首先要確定人類正在攝入多少微塑料。因此我們從研究人類對海產品和魚類的攝入量、測量這些生物體內(微塑料)的含量開始?!?/p>
研究顯示,軟體動物體內微塑料含量為平均每克含有0至10.5個微塑料顆粒,甲殼類動物含量為平均每克0.1至8.6個微塑料顆粒,魚類為平均每克0至2.9個微塑料顆粒。
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軟體動物的最大消費者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和美國,其次是歐洲和英國。
人類制造的塑料垃圾最終會進入海洋、湖泊和河流,從而可能進入貝類、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的體內。
到2060年,全世界塑料垃圾的年產生量預計將增加兩倍,達到1.55億至2.6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