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6月7日,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聯(lián)合湛江中粵能源有限公司開展“湛江市2020年‘6·8世界海洋日’共建美麗海灘活動”。(6月9日《湛江日報》)
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tài)”。
說起紅樹林,這是湛江人的自豪。近段時間《湛江日報》上頻頻刊登珍稀鳥類現(xiàn)身湛江海灣的照片,這其中就有著紅樹林的功勞。
紅樹林具有防風消浪、保護堤岸、凈化環(huán)境等多種功能,是水禽重要的棲息地,也是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的場所,被譽為“海洋衛(wèi)士”和“海水凈化劑”。在湛江,有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約2萬公頃,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近年來,湛江先后出臺《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辦法》等文件,通過加強執(zhí)法力量、健全巡護制度、提高巡護強度等方式,進一步強化紅樹林保護區(qū)的管護工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guī)行為。除了日常巡查執(zhí)法外,當?shù)剡€開展了“雙百日”行動、“利劍行動”等保護林地、保護候鳥專項行動,為紅樹林濕地生態(tài)修復(fù)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周邊村民也紛紛成為兼職“護林員”,形成了一套共治共享的保護格局。
圍繞“紅樹林”,也出過不少動人故事。例如《湛江日報》曾報道的通明海特大橋為紅樹林“繞道”,就被傳為一時佳話。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湛江人的共同努力下,紅樹林成了名副其實的海上森林。在全世界紅樹林面積仍以年0.7%遞減的背景下,湛江紅樹林面積不降反升、逐年增長,并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fù)的成功范例,值得所有湛江人自豪。
2020年的海洋日宣傳活動,我市還開展了共建美麗海灘活動,相當有針對性。報道中列了一份數(shù)據(jù)——“共清理海岸線約600米,清理海洋垃圾12籮筐、大片塑料及泡沫塊等”。其實大家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海灘上的垃圾其實還真不少。廢棄的塑料瓶塑料袋、包裝泡沫、手套、煙頭……令人觸目驚心。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垃圾一旦入海,就很難撿起來了。落入海中的垃圾,不但會污染海洋環(huán)境,破壞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還會通過食物鏈危及人類的健康。因此,守護美麗海灘、潔凈海洋,不僅是守住“文明線”,更是守住“健康線”。
保護海洋非一人之力,亦非一個團隊之力,關(guān)鍵是要在民眾中形成保護海洋的共識。報道中也有這么一個暖心細節(jié)——“志愿者的舉動打動了現(xiàn)場不少熱心市民,他們紛紛參與到清潔海灘活動中來。”期待有更多接地氣的宣傳活動,讓合力保護海洋的氛圍更濃厚。
本文來源于湛江新聞網(wǎng):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w/content/2020-06/10/content_24944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