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曲靖市發(fā)現(xiàn)了一種4.2億年前的丁氏甲鱗魚化石,證明早在志留紀(4.44億~4.19億年前)地球就已經(jīng)進入“魚類時代”。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此次發(fā)現(xiàn)的丁氏甲鱗魚,體長約20厘米,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全身覆蓋著一層厚密、堅硬的菱形鱗片,如同身穿盔甲的古代武士。屬名“甲鱗”是指其鱗片類似古波斯步兵手持的由柳條編織而成的矩形盾牌,種名“丁氏”則獻給云南曲靖志留紀剖面的命名人、中國地質(zhì)學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先生。
作為志留紀瀟湘脊椎動物群的新成員,丁氏甲鱗魚成為第二種較完整保存的志留紀硬骨魚。硬骨魚類是有頜脊椎動物的主干,分為肉鰭魚類和輻鰭魚類兩大支系。肉鰭魚類演化出了后來的四足動物(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留在水中的肉鰭魚類如今只剩下為數(shù)不多的肺魚和空棘魚。輻鰭魚類依舊生活在水中,現(xiàn)有3萬余種。因此,有頜類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魚類的起源與早期分化在脊椎動物演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直到上世紀末,早期硬骨魚類的化石依舊稀少,且多為零散化石。由于過渡化石的缺失,肉鰭魚類與輻鰭魚類之間,以及硬骨魚類與其他有頜類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形態(tài)學鴻溝。丁氏甲鱗魚的發(fā)現(xiàn),為探索有頜脊椎動物的早期分化及硬骨魚類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實證。
(來源:中國海洋報 )